诺达快讯
·欧福蛋业产业化联合体来公司交流考察
·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中兽药防控猪病座谈会在青州诺达药业召开
·青州市畜牧局调研组到潍坊诺达药业进行调研
·来中兽药展览馆转一转 感受中医思维用中药
·外国学生来诺达药业参观交流
·热点 | 鲁中首个中兽药展览馆在青州建成
·中兽药生产基地进行清洁生产培训
·中兽医学专家穆祥教授、胡松华教授来公司调研
·潍坊诺达药业有限公司热情接待益客董事长一行
当前位置:首页>中医之路 > 中兽医知识

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017/2/24 14:32:51      点击: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厌恶之意)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炎上,故火热阳邪常可上炎扰乱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临床所见火热病症,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
     
火易耗所伤津。炎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食气,壮火,即是指阳热亢盛的实火,最能损伤人体的正气,而使全身性的津、气衰脱。
     
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而导致肝风内动,称这热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同时,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至迫血妄行,而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证。
     
火易至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因此《灵枢·痈疽》中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此处所说的,主要指心经火热而言。因此《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说:痈疽原是火毒生。临床辩证中,出现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的病情,辩证为属阳属火。
    
此外,火热与心相应,心主血脉而藏神,所以火盛除可见血热或动血症状外,还有火邪扰心所出现的神志不安,烦躁,或谵语、发狂、昏迷等症状。

暑及暑证

    暑为夏天的主气,乃火热所化。与火、热有共性,均属阳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多在烈日、高温环境下发病。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1
.暑的性质和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为热:感暑而病表现高热、口渴、脉洪等一源火热征象。

    
2)暑气升散,耗气伤津:升散则腠理开,汗出而易伤津、耗气,津伤则口渴,心烦、尿短,气伤则倦怠无力,甚至卒然晕倒。

    
3)暑多挟湿:暑天多雨、潮湿,且因炎热而食生冷,易伤脾胃,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故暑病易挟湿,有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

     2
.常见的暑证

    
1)伤暑:身热,多汗,头痛无力,气少倦怠,恶心、胸闷、口渴喜饮,脉虚数,治宜解表清暑。

    
2)中暑:突然发病、头晕痛,恶心呕吐,身热,烦躁,无汗,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厥冷,脉大而虚,或虚而数。治则:急用芳香开窍,醒后用甘寒清热。
    
火及火证

    
火与热互称,火证热象,且较热更为明显,并多有炎上的表现。凡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火可因直接感受湿热三邪热极化火引起,也可由风,寒、暑、湿、燥五邪在一定条件下入里化火。内火由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壅寒不通,郁而化火所致,加肝火,胆火,心火,胃火等。火证虽有外感及内伤之别,但临床上主要表现是里证。

     1
.火的性质和特点

    
1)火为热之极,属阳邪,其性暴烈,有炎上的特点。其病为热证,高热,怕热,烦燥不安,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红肿热痛之疮疡为火毒。心火的口舌生疮、胃火的牙龈肿痛,肝火的目赤涩痛等均为火炎上的表现。

    
2)火邪易伤津液,出现口渴喜冷饮,舌干少津,尿少便干等,津液耗损不甚,脉失濡养而有拘急或动风现象。

    
3)火热之邪使血流加速,甚则迫血妄行,加之火热灼伤脉络,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紫斑等。

     2
.常见的火证

    
1)实火:感受火邪热邪引起,或因外感其它病邪后转化。表现发病急,面红目赤,肿痛,高热恶热,烦渴,口干舌燥,尿黄少,便干结。甚或狂燥、昏迷、谵语。或有吐、衄、便尿血及发斑等,舌质红,舌苔黄黑芒刺,脉洪数有力,治宜滋热泻火。

    
2)虚火:多因脏腑阴阳失衡,阴虚则内热如脏腑津液耗损,再加外邪引动,则生虚火。起病较缓慢,病程长,低热,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两颧绯红,口干咽燥,失眠、盗汗,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