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达快讯
·欧福蛋业产业化联合体来公司交流考察
·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中兽药防控猪病座谈会在青州诺达药业召开
·青州市畜牧局调研组到潍坊诺达药业进行调研
·来中兽药展览馆转一转 感受中医思维用中药
·外国学生来诺达药业参观交流
·热点 | 鲁中首个中兽药展览馆在青州建成
·中兽药生产基地进行清洁生产培训
·中兽医学专家穆祥教授、胡松华教授来公司调研
·潍坊诺达药业有限公司热情接待益客董事长一行
当前位置:首页>中医之路 > 中兽医知识

中兽药发展前景

2017/2/24 11:31:02      点击:

一、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概念 
1、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 
  中兽医药学和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理论源于实践,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大约在2000年前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又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指导着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它由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未病先防、治疗法则、药性与组方理论等构成,是以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它使得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在认识和解释医学世界客观事物上具有了整体观和辨证观。 
  特色之一就是“整体观念”,认为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机体的生理活动;机体也会通过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主动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本身完整性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病变多表现为阴阳失调,若与自然环境失去平衡往往表现为正邪盛衰;而机体与环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不断变化,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 
特色之二就是“辨证论治”,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必须运用中兽医理论,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变认识和诊断,并提出确切的治疗方案。中兽医药学由于这一“特色”的存在,使它和其他医学有所区别。辨证施治对疾病认识与处理的灵活性与原则性,都是与中兽医药学理论体系紧密相关。换言之,没有中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存在,就没有辨证施治这一特色的出现。 
2、中药、方剂及中成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 
  药物是指具有医疗价值,用于防治疾病的各类物质,就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药物等几类。在我国习惯上将天然药物称为中草药,其实中药、草药和天然药物是有区别的。 
  所谓中药,是指那些曾收载于我国历代诸家本草中,并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药物。它们一般都需要经过炮制以组方的形式用于疾病的防治,很少单独使用。 
  草药,即民间药,虽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曾首载草药一词,但一般是指地区性口碑相传,本草文献中无记载,并未纳入任何医药理论体系,仅按民间经验使用的药物。西方国家对中医药存在误解,片面地把中药纳入植物药管理范畴。 
  中药绝不能与植物药在概念上混同,不能将中药降低为草药。与中药相比,植物药一无系统理论;二多为单方,偶尔用复方,亦无君臣佐使之说;第三,对症用药,无辨证施治理论指导;第四,只限植物药,无动物药和矿物药;第五,应用生药,无炮制工艺。 
  西方人又将植物药称为天然药物。中药也并不全是天然药物,如密陀僧等几种中药就不是天然的,而是化学合成的。 
  由此可知,中药、草药以及天然药物是有区别的,不弄清这些概念,就容易将中药新药开发和现代化研究按照天然药物研究思路走,那就失去了中兽医药特色,也就根本谈不上中兽医药现代化了。 
  方剂是在审因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配伍关系,规定必要的用量、剂型、煎服方法,选择(由中药材根据临床需要和炮制规范加工而成的)合适的几种中药饮片组合而成。中兽医药的特色体现在方剂(复方)上,这已被上千年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疗效所肯定。“方由法来,法由证出”。中兽医病证决定了中药复方的药物组成。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成顺序不得随意颠倒和舍弃。但可根据病证特点,调整其药物组成和药物剂量配比及制剂方法等。方剂既是中兽医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也是辨证、治则治法以及用药原则性和灵活性等的具体体现。 
  中成药则是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为原料,根据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可供临床随证选用的中药制剂。中成药的处方,都是我国历代医家经过千百年来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复方)。虽然其品种众多、剂型复杂,但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每一种中成药的处方都不是数味药物的堆积罗列,也不是同类药效药物的笼统相加,而是按特定病证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配伍原则组成的。处方通过药物的增减、剂量的变化、配伍关系的改变,其效用和适应证也随之而变化。所以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证。 
  中药有效成分是指具有特殊的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物质,如麻黄碱、小檗碱、黄芩素、薄荷醇等。有效成分都能用一定的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熔点、沸点、旋光度、溶解度等理化常数,所以又称有效单体。如果尚未提纯成单体的化合物,一般称它为有效部分或有效部位。

二、中兽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现状 
1、中兽药的应用现状 
  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中兽药应用领域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以迅速适应畜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的变化:(1)从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或集约化防治;(2)从防治结合为主转向以防为主;(3)从防治疾病为主转向既要防治疾病又要提高生产性能等。随着这些转变和畜禽养殖业的日益兴旺,中兽药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又重新得到了扩展。兽药行业是养殖业的服务行业,目前国内中兽药占兽药市场份额仅20%左右。据行业统计表明,每只鸡一年的平均兽药使用量约为1.5元,每只生猪每年的平均兽药使用费为5元。国内每年禽用兽药的交易额在180多亿元左右,猪用兽药的交易额在25亿元左右,再加上草食家畜、渔业等兽药合计为200~25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兽药行业的市场容量非常大。 
  然而我国的中兽医药行业的现状是:现有的2586兽药生产厂家中,有2000多家生产各种中兽药制剂4000余种。而现有的大部分国营兽药厂受资金、人才等因素限制,技术、设备更新缓慢,造成产品老化,不能适应现有的市场需求,面临关停并转或勉强维持的局面。根据农业部规定,2005年国内兽药厂将由现在的2586家按5:1的比例缩减,都必须通过GMP认证。 
2. 中兽药的开发和研究现状 
  全国各省市虽然年年都有中兽药的新产品或新制剂申报和批准,可是近年来三类以上的新中兽药产品或制剂申报和批准的很少。《中国兽药典》1990年版二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81个;2000年版二部收载成方制剂183个,增加102个;目前正在修订的2005年版《中国兽药典》拟增加的新的中兽药制剂11个,可见中兽药新制剂、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明显不够,而且中兽药的剂型没有明显改变,还是传统散剂居多。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兽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缺乏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控制方法和评价方法以及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等。如此状况,显然不能适应畜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目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兽药基础性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为中兽药的新产品和新制剂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三、中兽医药在无公害养殖,参与国际市场畜产品竞争中的优势 
1、中药的自身优势与畜禽健康养殖 
  中国是目前世界唯一完整保留独特的传统医药理论体系的国家,中兽药是我国传统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中药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特点。2003年中药防治SARS的成功实践,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大有作为。当前疫病流行特点多呈现非典型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的情况,在西药的薄弱领域可充分发挥中兽药的优势。特别是针对畜禽疾病中占主要部分的病毒性传染病,中药具有多方位调节和治疗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在休药期用中兽药替代西药防治疫病中长期使用具有低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体内的药物残留,同时还能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需要。 
2、中兽医药参与畜禽防疫大有可为 
  中医防治体系中“治未病”源于秦汉以前先进的医疗思想,首见于《内经》,是《内经》防治理论的核心。“治未病”的含义可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治未生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按照传统中兽医药理论,其目的是充分调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协调机体生理机能,保证健康和生产力的正常发挥。古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譬如,一些抗应激中药添加剂如“清凉散”、“灭呼散”等的研制开发和预防性添加可充分调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协调机体生理机能保证健康和生产力的正常发挥。 
2.2 治未发把握某些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特点,先其发时而治。在生产实践中,掌握治疗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防治时机把握准确,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不仅注重发病时的治疗,也要重视病未发这一有利的防治时机。这里所说“治未病”是指在病势将发未发或潜伏期(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进行防治。使正盛邪衰,抵御疾病。 
2.3 治未成所谓治其未成是指疾病初发处于轻浅阶段或疾病处于先兆期(萌芽阶段,临床症状初现但不典型)实施的治疗。旨在把握治疗时机,防止病情的加重、遏阻疾病的发展变化,属温病病机中“卫分证”的治疗。《内经》主张:“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救其萌芽”,“卒然逢之,早遏其路。”而卫分证的治疗体现在对温病处于先兆期实施的治疗,使用卫分证代表方剂“银翘散”加减而研制开发的中兽药制剂“灭呼散”可以达到异病同治,早期治疗的良好效果。 
2.4 治未传依据中兽医学理论,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传变规律,治疗疾病于未传之时。温热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邪、戾气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它有其发生、发展、变化和传变规律。传染性疾病在中(兽)医学中属于温疫。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指出,温疫并非六气所致,而是自然界里一种特殊致病物质――“戾气”引起,并指出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总之,以《内经》“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论思想,指导中兽药的研制开发和现场应用中,迄今为止,已成功地开发了10多种系列禽用中兽药制剂,基本满足了养禽生产在中西结合畜禽防疫技术模式指导下预防及治疗传染病的需要,并已推向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推广应用系列中兽药配套技术,对现场建立中西结合畜禽防疫技术模式,加强兽医防疫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